关于酱酒的历史,枸酱之说盛行。
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记载,公元前135年,汉武帝刘彻派使臣唐蒙出使南越,唐蒙在南越尝到了美味的枸酱酒。于是绕道此酒所在的产地,即仁怀一带,取酒献汉武帝,被武帝赞“甘美之”。
这件事情便证实了,早在汉朝以前,仁怀已生产美酒。
到唐宋时期,仁怀一带已成酒乡,酿酒之风遍及民间,酿制的优质大曲酒“风曲法酒”盛行于市。宋人张能臣的《酒名记》,以此酒质量佳美而载入酒史。
在宋元时期,“榷酒制度”出现。榷酒,是指酒的专门,在当时指朝政垄断酒的生产和销售,不允许私人从事与酒有关的行业。当时的酒坊也叫官窑,在当时,整体酿酒的技术、工艺、质量等多方面都有了进步,元代就有了蒸馏白酒的记载。
到明清时期,现代酱香型白酒重要酿艺工艺中的“回沙工艺”已经形成,这时候仁怀地区的白酒已经非常接近今天的酱香白酒了。那时候由于赤水河是仁怀地区的重要水道,能够将外地的食盐运进黔北地区,同时也将仁怀地区的酱香型白酒带到了全国。
清末至民国,“成义”、“荣和”、“恒兴”烧房出现,继承了酿酒的传统工艺,并且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。当时,不少酱酒品牌渐渐被人们所熟知,“酒冠黔人国”、“风来隔壁三家醉,雨后开瓶十里香”都是这时候的赞誉。
1915年,“成义”、“荣和“两家酒坊送出产品参加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,夺得金奖,与苏格兰威士忌、科涅克白兰地同列为世界三大(蒸馏)名酒。
到了近代,为了振兴酿酒工业,轻工业部在1952年的时候举办了一届评酒会。由于当时对酿酒技术没有更科学深入的研究,只能根据品德优良、广受好评、历史悠久等一些表层条件来评选名酒。
到了20世纪60年代,李兴发带领的工作组根据原料、工艺、发酵设备、不同产地等多方面因素,分析出了酱酒的三种典型香气,分别是:“酱香”、“醇甜”、“窖底”。
1979年,也就是第三届评酒会,按照糖化发酵剂将白酒分成了5种香型:酱香型、浓香型、清香型、米香型和其他香型。
自此,酱酒也开始被大家正式认识,由于复杂的传统工艺和醇香浓郁的口味,酱香型白酒始终坚持中国传统文化,把每一滴酒都做到极致。